看着验孕棒上的两条红杠,32岁的林婷抱着丈夫泣不成声。这是他们第三次尝试试管婴儿,前后历时两年半,花费近20万元。像他们这样的求子家庭,全国每年新增超过30万对。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,把试管婴儿那些事儿说个明白。
一、启动前的灵魂拷问
2023年北大人民医院数据显示,38岁以上女性试管成功率骤降至30%以下。医生老张常对患者说:「别急着进周,先把身份证、结婚证、准生证三件套备齐再说。」现在三孩政策放开后,很多地区已经不需要准生证了。
记得带上近半年的体检报告:男方精液分析、女方AMH值、输卵管造影这些是必查项。有个朋友图省事没做宫腔镜,结果移植三次都失败,后来发现子宫内膜有息肉,白白浪费了8万块。
二、魔鬼促排期的生存指南
现在的促排方案越来越个性化。短方案、长方案、微刺激,听着跟手机套餐似的。我见过最拼的姐妹每天定5个闹钟打针,肚皮上全是针眼。但新技术下的拮抗剂方案,已经把OHSS(卵巢过度刺激)发生率压到3%以下。
取卵当天千万别穿紧身裤!全麻醒来后小腹会胀得像塞了铅球。有个姑娘取完卵非要自己开车回家,结果半路疼得打双闪停在应急车道。
三、实验室里的生命奇迹
胚胎培养室堪比五星级酒店:恒温37℃、湿度95%、二氧化碳浓度6%。现在有些实验室能给胚胎拍「成长vlog」,每天短信通知发育情况。见过最牛的案例,1个4AA级囊胚直接逆风翻盘。
移植手术比妇科检查还简单,真正煎熬的是术后14天。有人天天玩尿测早孕,有人直接「摆烂」等开奖。记得有个姐妹移植后每天给肚子唱儿歌,说是要给胚胎「爱的鼓励」。
四、成功上岸后的隐藏关卡
验孕成功才是长征第一步。前三个月要打够70多针黄体酮,屁股能肿成发面馒头。现在有阴道用雪诺酮倒是方便不少,就是价格贵得肉疼。
建档时记得问清楚剩余胚胎怎么处理。见过最壕的夫妻续费冷冻费十年,说是要给未来的二孩三孩留着。也有心大的忘了续费,结果医院按协议处理了胚胎,闹上法庭的都有。
五、说点掏心窝的话
现在三代试管能筛掉200多种遗传病,但别被中介忽悠什么「包成功套餐」。上海仁济医院2022年统计显示,40岁以上女性累计成功率不足15%。
最后提醒各位:试管期间千万别辞职!有个姐妹治疗期间考出注册会计师,说分散注意力才是保胎秘诀。要记住,你们首先是夫妻,然后才是准父母。
这条路注定艰难,但看着怀里睡得香甜的宝宝,所有的苦都会变成笑着说出来的回忆。正在奋斗的准爸妈们,加油!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