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试管费用比想象中复杂
最近陪闺蜜跑了三趟生殖中心,发现做试管根本不是交个套餐费就完事。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,国内单周期平均花费在4.8-12万之间,但实际可能更魔幻——有人花8万一次成功,也有朋友折腾三次花了25万。
坐标北京的小米夫妇给我算了笔账:前期检查两人花了6800,促排阶段进口药花了1.2万,取卵当天结账2.8万。本以为这就结束了,结果冷冻胚胎每年还要交3000保管费。医生说如果要做三代筛查,还得再加3-5万。
二、这些隐形消费要注意
生殖中心墙上贴的价目表就像奶茶店的菜单——基础款看着不贵,加料才要命。促排药分国产和进口这个大家都知道,但很多人不知道夜针还分不同品牌。上个月在杭州某医院,2000块和4800块的夜针就让患者纠结了半天。
最坑的是那些「可能用得上」的项目:内膜刺激术做一次2800,胚胎胶每支1500,辅助孵化加收3000。这些东西医生会说「可以试试看」,但效果就像开盲盒。我认识的一位成都宝妈,光这些附加项目就多花了2万多。
三、聪明花钱有门道
现在浙江、广东等地已经把部分试管项目纳入医保。深圳的小夫妻去年做了基因筛查,原本自费的3.5万项目,最后医保报了1.2万。不过要提醒大家,很多私立医院宣传的「打包价」可能有猫腻——朋友在广州某机构交了9.8万套餐费,结果取卵时又说卵泡太多要加收1万。
建议首选三甲医院,像北医三院、上海九院这些公立医院收费透明。如果想省钱,可以提前办好门诊特殊病种认定,检查费能省三四成。最近还听说有夫妻专门等到淡季去做,因为有些医院季度末会有优惠活动。
四、过来人的血泪经验
表姐在泰国做的试管真是戏剧性——中介报价15万全包,去了才发现所谓的「包成功」只管三次移植。光调理内膜就多花了4万,最后总费用23万。反而同事在昆明做的,虽然跑了五趟医院,但总共才花了9万。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2023年全国统计显示,38%的试管家庭出现超额支出,主要花在重复促排和保胎上。所以真心建议要做试管的姐妹,至少准备1.5倍预算,最好提前加入当地的试管交流群,很多医院都有内部优惠信息。
五、值不值得砸这个钱?
去年有个热搜,北京夫妻卖房做试管五次失败,这事儿引发不少讨论。我个人觉得关键要看年龄和身体条件,35岁以下的可以先尝试自然怀孕,超过38岁确实要抓紧。现在很多医院提供分期付款,不过利息不低,要仔细算账。
最后说句大实话:试管这事就像投资,没有稳赚不赔的。见过花8万生双胞胎的幸运儿,也见过折腾三年人财两空的。重要的是夫妻同心,把身体调养好,钱该花就花,但别被机构忽悠着当冤大头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