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年,身边擤鼻涕、揉眼睛的「过敏星人」明显变多了。中国医师协会数据显示,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已超过30%,光是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超过3亿。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过敏源检测,但站在医院挂号处,大家最纠结的往往是——做这个检测到底要花多少钱?
一、过敏检测的花费,从奶茶钱到半月工资不等
上个月陪闺蜜小张去做检测,她选了最基础的皮肤点刺试验。护士在她胳膊上点了20多种常见过敏原,20分钟出结果,总共花了280块。这相当于年轻人两三顿火锅钱,确实不算贵。不过要是换成进口的IgE血液检测,价格直接翻三倍,检测项目多的话甚至要1500+。
现在医院主流的检测方式有三种:皮肤试验(200-500元)、血清特异性IgE检测(400-2000元)、食物激发试验(800-3000元)。有朋友在私立诊所做过90项食物不耐受检测,刷卡时看到3680元的账单,当场感觉自己的肠胃都金贵了起来。
二、掏腰包前必须知道的「价格玄机」
检测费用就像开盲盒,不同医院报价能差出两倍多。三甲医院的过敏科主任王医生透露,同样是IgE检测,国产试剂成本只要进口的三分之一。不过很多患者不知道,有些医院会默认使用进口试剂,账单上却不会特别注明。
检测项目数量更是「价格刺客」。有人花598元做了20项基础检测,结果查不出过敏源只好加钱做100项全面筛查。但北京协和医院过敏科建议,初次检测最好先做常见40项,既能覆盖90%的过敏源,又能把费用控制在800元以内。
三、公立or私立?这些门道要看清
上周遇到个典型案例:李阿姨图便宜在社区医院花180元做检测,结果查出来对大米过敏。后来去三甲医院复查才发现,社区医院用的试剂盒早就过了效期。现在正规医院的检测设备都要定期校准,像免疫印迹法这类检测,设备维护成本就直接反映在价格里。
私立机构的「豪华套餐」看着诱人,但要注意有些检测项目缺乏临床依据。比如价值2888元的「128项慢性过敏检测」,其实包含不少争议项目。反观公立医院虽然要排队,但检测结果被国内外医生广泛认可,复查时能省下不少冤枉钱。
四、聪明人这样省检测费
最近发现个省钱妙招:很多医院的过敏科在春秋季会推出检测套餐。比如上海某三甲医院3月份推出的「春季过敏专项筛查」,原价1200元的40项检测折后只要899元,还赠送专家解读服务。
医保报销也是个技术活。虽然多数过敏检测属于自费项目,但部分省市已将尘螨等特定过敏原检测纳入医保。同事小王去年在杭州做检测,刷医保卡直接报销了35%。建议大家检测前先打12345咨询当地政策,说不定能省出支抗过敏药膏的钱。
说到底,过敏检测不是越贵越好。就像朋友说的:「查过敏源就像大海捞针,关键得找对地方捞。」下次检测前不妨先做功课,把钱花在刀刃上,毕竟省下来的钱还能买两盒氯雷他定不是?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